年底北京外交進入「收官」階段,溫家寶總理印巴之行分外矚目。由於巴基斯坦是中國傳統盟友,而印度與中國有宿怨,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糾紛懸而未決,再加上國際戰略家已視印度為美國對中國新包圍圈的重要一環,因此,印度之行的關注度自然大於巴基斯坦之行。
印度媒體大幅報道的是,溫家寶隨員是一個包括四百名企業家的龐大商貿團,中印將簽訂四十五個合作協定,包括能源、醫藥等等,價值二百億美元。中國有句俗話,「棒不打送禮的」,於是,再反華的印度媒體此時也不便非議。倒是中國的網民心中忿忿不平,說:又送大禮,便宜了印度阿三。
三禪相信,在美國重返亞洲、籌組新的對華包圍圈之際,北京不得不調整外交策略,對周邊鄰國實行新的安撫政策,對於分歧、領土糾紛都暫且押下不表,相反突出共同利益。作為破解美國包圍圈之策,這是無可非議的,甚至應說是上策。問題是,印度人受不受?台灣對大陸的對策就是禮物照收,統一免談,連官方政治對話也不幹。所以,懷疑溫家寶的二百億美元大禮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大有人在。
起初,三禪也有這樣的一閃念,但細想一下,北京和印度簽的是經貿合作協議,並不是白送。換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中國搶佔印度市場的重要一步。今年中印貿易額才六百億美元,而中韓之間是一千五百多億美元。顯然,印度十一億人的大市場,有巨大的潛力。問題是,印度對中國關卡諸多,從這個角度看,二百億美元不是「送禮」,而是「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