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如何,應以百姓生活好壞論斷,若他們感覺「幸福」愈來愈遙遠,則政府公布任何數據都不能打動人心。台灣這次五都選舉就是最好的例證。
選舉期間,馬英九政府不斷誇耀政績,指今年經濟增長可望達百分之九點九八,創下近二十一年新高。但事實是百姓的薪水沒有漲,如此高的經濟增長率,對老百姓來說,一點感覺都沒有,當然激不起熱情來擁戴執政黨,會風雨無阻地出來投票。相反,民進黨喊出「庶民經濟」,認為經濟成果必須能落實到百姓口袋,提出的前景充滿了玫瑰色彩的期待。這個說法感動了百姓,認為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政府,於是把票投給綠營。
執政黨公布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五以下,否則行政院長要下台以示負責,雖然最終保住了閣揆,但究其原因,是政府推出各種短期就業方案僱用了數以十萬計的人,失業率當然相對遞減。這些都是臨時工,選舉工作結束後,失業問題又會重現。
現實的社會現象是高失業,工資停頓,房價上漲,所得分配惡化,M形社會使貧富懸殊擴大,經濟高增長並未落實在庶民經濟上,只是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吃香喝辣,生活奢華,中下階層不得眼紅症才怪,比較之下,一陣不幸福感頓時浮上心頭。執政黨必須警惕這些情緒將反射在選票上,選舉時誇耀經濟增長的亮點,結果只能慘勝,不能不引以為戒惕。
二○一二年大選將決戰「三中」,即中南部地區、中小企業和中間選民,他們的取態很關鍵。政府不斷宣傳政績,民眾是否感覺到幸福,應由「三中」來表態。經濟數據背後未必亮麗,景氣指標都下滑,對庶民來說,當真實感受與經濟數據脫節,便會對政府再度投下不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