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辛亥革命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西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初,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目的是推翻清朝帝制的全國性革命亦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進步打開了閘門。
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飽受列強侵略,晚清政權更是昏庸腐敗,清末年間內憂外患不斷,醞釀着革命浪潮,此時,曾在香港留學的孫中山,曾稱「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他其後便在一八九四年於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策劃反清運動,期間發動了十次武裝革命。
為與清政府對抗,孫中山組成全國性革命組織「同盟會」,一九一一年四月在廣州起義,但最終戰敗,七十二具烈士骸骨便合葬於黃花崗,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此役後義軍再於同年十月十日發動起義,成功攻佔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兩個月內,共有十四個省及上海市先後宣布獨立並成立軍政府,令清朝政權瀕臨崩潰。同年,孫中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亦於翌年一月在南京成立,同年二月,清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清朝隨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