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流水:缺德無藥醫

八旬老婦懷疑在伊利沙伯醫院留院期間感染疥瘡,出院後更殃及親友,飽受困擾數月。公立醫院服務質素為人詬病,新官上任的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柏賢那「三把火」,會不會燒到這個「無法遺忘的角落」?

疥瘡,廣東人俗稱「生癩」,多發於春秋季節,傳染性極強,一人中招,全家感染的情況並不罕見。此症以前在南粵地區頗常見,隨着環境衞生條件改善,發病率下降,近年較少為人留意。

然而,疥瘡並非絕迹,衞生防護中心過去三年共接獲二百五十七宗疥瘡爆發報告。難以想像的是,那位老婦痕癢難忍,先後到公立醫院求治,醫生居然無法斷症,一直到第八位醫生才確診患的是疥瘡。

如此普通的病症都發現不了,簡直奇哉怪也。統計顯示,疥瘡個案九成六發生在安老院舍。換句話說,受折磨的幾乎全是老人。傳染性極高的疾病,自理能力極低的病人,安老院極有限的空間,種種因素加在一起,隨時出現數十甚至上百人集體感染。如此嚴重的公共衞生隱患,衞生當局竟視若無睹。

宋代人陳大卿曾以「五德」調侃疥瘡特徵,謂其在別的病之上。不上人臉是仁;容易傳染是義;讓人叉手搔癢是禮;生於不易察覺之處是智;定時發作是信,文字風趣搞笑。

罔顧疥瘡威脅是不仁,明知問題存在卻不設法解決是不義,忽視老年人這個弱勢群體是無禮,醫生缺乏對這種高傳染疾病的警覺是不智,最關鍵的是,港府安老政策口惠而實不至,對長者縮骨刻薄,是失信於民。疥瘡有得醫,但缺德無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