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時也勢也,正全面展開。奧巴馬訪問印度期間,宣布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即所謂「入常」。表面看有助於提升美印的戰略夥伴關係,更厲害的是向中國施加壓力,以離間中印關係。
某種意義上講,美國開出的是一張「空頭支票」,一來印度「入常」,需時極長,短則五至七年,長則十至十五年,屆時奧巴馬早已離任;二來五個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各有一票否決權,印度手頭上只有美國一票,其餘四票,印度絕對沒有把握。
現實是,美印各取所需,美國獲得逾百億美元的出口定單,為國內創造五萬個職位,又可以拉攏印度組成聯盟,對中國西南部構成戰略遏制;印度則獲得美國承諾放寬敏感科技出口,更得到美國的支持,加入四個國際防止核擴散組織,而且「入常」雖不能一蹴即就,卻有助提升印度的國際地位,在與中國就經貿與邊界談判時,處於較有利的位置。
反觀中國也不甘示弱,近期除中央最高領導人頻頻出訪歐、亞及中東地區,提升國際事務的發言權之外,更針對美國次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的不合理性公開抨擊,既鼓動其他國家群起圍剿美國,又有助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最教西方驚訝的是,狠批QE2的言論,竟然出自早前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公開評論表示「QE2引起很多國家的擔憂,美方應對此作出適當解釋」,反而人行行長周小川的調子較溫和,僅指出QE2不應是一種優先選擇,因為會有其他副作用。
攻守之間,精彩異常。奧巴馬在印度表示,QE2不僅有助推動美國經濟增長,對整個世界都有利。「山雨欲來風滿樓」,本周的G20會議,中美直接對碰,或更有火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