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年輕一代看淡前景

立法會一連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房屋政策成為討論焦點,是可以預見的事,置屋不受歡迎,各政黨一面倒地呼籲政府復建居屋,也是很合理的事,只是曾蔭權政府似已鐵起心腸,你有你講,我有我做。

住屋及置業問題,首當其衝的一定是年輕一代,尤其是大學畢業,從事專業工作三至五年後,要成家立業的俗稱夾心階層中產人士,抱怨無論怎樣節衣縮食,把收入的一大部分儲蓄起來,也追不上飛升的樓價。

這些年輕人已經是社會上較幸運的一群,因為學歷較佳,有專業能力,工作職位有一定保障,可以為未來做一些計劃,但有更多條件欠佳的年輕人,對前途感到茫然,值得社會給予關懷,政府施政向他們傾斜。

中央政策組的研究顯示,年輕一代面對高失業率、低起薪點及工作不穩定的威脅,承受較老一輩更大的心理壓力,值得社會普遍關注。年輕一代從學校過渡至工作,尤其是有一份具前途且收入穩定的工作,比前人需要更長一段時間,由此帶來的問題也不少,例如愈來愈多年輕人推遲結婚,甚至不婚,因為沒有能力組織家庭。

更有不少年輕人無力置業,被迫與父母同住,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的相異會產生摩擦,父母希望子女有自己的居所,年輕人又何嘗不是。住屋與置業密不可分,不難理解。面對緩建公屋及停建居屋,兩代人皆感無奈,像火箭升空般的私樓,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回歸以來,經濟起伏大上大落,支柱產業停滯不前,六優產業仍是空中樓閣,樓市日趨泡沫化,看在青年人眼中,的確有點世紀末風情,政府施政欠缺針對性,力度也不夠,或許以較激烈的方式抗爭,才會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