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用錢用腦用心

有評論說,「關愛基金」的模式是參照現時大學的配對籌款,實際上,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以不同的概念作比較,顯然是錯誤的。

大學的配對籌款,主體是大學,政府為了鼓勵大學自行開闢資源,以及企業踴躍捐款,才推出這個配對計劃,大學是用家,是決定如何使用資源的一方,政府和企業都是捐款者,所以這個計劃推行,一直是叫好叫座。中間停了一年,在各界熱烈呼籲下再度恢復。

這種配對作用,某程度上是和稅務減免有接近的作用,企業捐款一千萬元,就有兩千萬元的效果,變相等於捐了兩千萬元,得回一千萬元的稅務回贈。總而言之,這令到企業界有事半功倍的感覺,不但企業會更有動機捐款,就算是對校友,也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然而,這個「關愛基金」,主體是政府,政府就是政府,我們很難區分甚麼是政府本來應有的責任,甚麼是政府——「關愛基金」的責任,一旦兩者難分,就有變相抽稅之嫌。舉例來說,增加醫藥名單的藥物種類,本來可以由政府去做,而「關愛基金」又照做,那究竟是商界多了關愛,還是政府卸責?怎樣講也講不清!

之前本欄也提及過李嘉誠先生搞的那個「香港仁‧愛香港」計劃,這就是商界自發的例子。所以政府真的希望帶動企業捐款文化,可以呼籲企業自主地各自成立基金,各自找尋合適的項目,以彈性而又負責任的態度,去從事社會公益和發展事業。這樣,企業界不只是用錢,也要用腦,更要用心,三者相加,才可以消弭社會上的矛盾,而不是簽一張支票,填上銀碼,就算是交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