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下星期公布將三隧分流研究報告,提出「紅加東減」的隧道費調整建議。但港島區塞車問題難解決,運輸署在報告公開前事先張揚,指車流疏落的西隧往港島出口已非常擠塞,難以承受新增車流量,在中環灣仔繞道啟用前,根本不能發揮為紅隧分流的作用,力圖為稍後當局表明不擬考慮回購西隧的決定開路。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為印證自己的政策而玩弄數據,質疑當局無決心解決塞車問題。
現時中環、灣仔一帶道路經常交通擠塞,輿論普遍認為若政府能回購西隧,再降低收費,不但有助紅隧分流,也有望緩減中區一帶的交通擠塞問題。運輸署署理助理署長(策劃)應芬芳指出,西隧出口的接駁道路,平日早上八至九時的繁忙時段,約有三千架次車輛由九龍往港島,當中三成三往上環、四成八往中環及東區,早已形成樽頸位。每逢早上繁忙時間,車輛經西隧轉上干諾道西天橋,未到港澳碼頭已經塞車,要與其他前往中環、灣仔的車輛爭路。
應芬芳稱,如果西隧早上再增加三百至五百多架次車輛,車龍將會伸延到西隧港島出口,甚至塞回隧道管道內。根據運輸署評估,即使龍和道明年全線開通,亦僅可疏導部分往中環、金鐘的車流,要待二○一七年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完成,才可考慮將車輛分流到西隧。
據了解,當局研究顧問報告後,傾向採用紅隧加價、東隧減價的方案,將紅隧車流疏導到東隧。至於回購隧道的建議,則因涉及龐大公帑且效益欠佳,政府認為不是理想做法。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鄭家富批評,港府當年過分樂觀地評估西隧流量,令西隧可自動加價;兼且接駁道路網規劃欠佳,當年只一味為建隧道,卻忽略了連接路的規劃。如今當局又以數據來證明不應回購西隧,凸顯政府欠缺公信力。他認為即使回購西隧未必能改善港島的交通,但可疏導往九龍方向的車流,回購仍是「值得投資」。
另一立法會議員王國興亦認為,即使中環、灣仔繞道七年後才通車,但總算有目標,港府不應以西隧現時的接駁交通未能配合為由,完全不考慮回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