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害人害物 點名不如嚴懲

開講有話,是藥三分毒,用藥須謹慎。藥物用得啱可以醫病救人,萬一食錯藥,唔止醫唔到病,甚至隨時可以攞命添。

尋日係「全球藥物安全日」,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展開教育活動,教育市民安全用藥,包括食藥前檢查到期日、問清楚副作用、更新醫療紀錄等等。

查實,安全用藥固然重要,但買到安全嘅藥更加緊要。市面藥物林林總總,唔小心買錯藥,或者遇着不良商戶賣假藥,後果可大可小。呢,消委會近年收到嘅藥物投訴急增,由○八年嘅三十二宗升到○九年嘅四十二宗,今年一到九月已經收到二十二宗,主要涉及藥物價格同銷售手法,包括有不良商戶偷龍轉鳳,顧客拆開包裝後至發現貨不對辦。消委會建議港府設立有效監管機制,處理業界嘅不良銷售手法。

講真吖,港府對藥物銷售監管不足,縱容不良商戶亂咁標價,已經唔係乜嘢新聞,好多市民甚至旅客都中過招,消委會收到嘅投訴只係冰山一角嘅咋。就講上個月,有位台灣旅客喺尖沙咀一間藥房買咗一支藥膏,事後發現售價等於附近藥房三倍,旅客返去藥房理論,竟然遭到職員粗暴對待。由於事件被台灣傳媒廣泛報道,香港形象嚴重受損。

錢銀事小,人命事大。買貴藥都只係錢銀損失,最離譜嘅係假藥氾濫,隨時害死人都有之。過去三年,海關至少發現八十九間藥房涉嫌賣假藥,淨係舊年已檢獲七萬幾件冒牌藥物,可惜大部分都係輕判罰款了事。為咗保障市民,消委會正與海關研究推出「點名」機制,公布賣假藥嘅商舖名稱,呢招無疑係有一定阻嚇作用,但只係亡羊補牢,如果當局平時唔監唔管,等到消費者中招先至公布名單,又有乜嘢用呢?其實,賣假藥害人害物,應該嚴懲至啱!

講開假藥,內地就係舉世聞名嘅造假王國,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嘅醜聞幾乎無日無之,有人用老鼠皮扮鹿茸、有人將蘿蔔當野參、有人將藍墨水溝麵粉當偉哥,有內地傳媒統計,全國賣假藥網站超過一萬個,每年唔知幾多人食完假藥枉死。

正因為內地假貨氾濫成災,唔少同胞鍾意嚟香港購物。不過,唔好話功夫茶唔提醒,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如果當局唔加強打擊不良商戶,香港正貨之都、購物天堂嘅招牌遲早不保,到時咯喎,睇吓內地同胞仲會唔會嚟香港購物。

計功夫茶話齋,為政好似行醫,最緊要識得對症下藥。香港近年發生咁多劏客醜聞,最根本嘅原因就係監管不嚴,當局淨係識得事後補鑊,又點可能解決問題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