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過矮有得醫

不少父母會為子女矮小而煩惱,但是以為兒女的身高屬於先天性問題,認為「冇得醫」,未有及時正視。有兒科專科醫生表示,若果小童發育完成前長期處於矮小邊緣,或長高速度未合乎進度,便屬過矮,可能是患上甲狀腺疾病及缺乏生長激素等先兆,家長忽視病徵,可能延誤治療。倘若小童並不是因疾病引致矮小,亦可以透過藥物協助長高。

兒科專科醫生鄭碧純表示,自兒童四歲起,父母應該注意子女長高的情況,若子女身高一直處於「兒童生長圖」內身高線的百分之三或以下,或未有按照身高線的速度長高,便可能屬過矮。

一般四至十歲小童每年約長高四至六厘米,男女性的發育期分別在九至十四歲及八至十三歲開始,女孩在發育期間每年約長高二十至廿五厘米,男孩則每年高廿五至三十厘米。

發育期後才求醫太遲

鄭碧純稱,過矮的成因眾多,除了因先天性的遺傳問題、遲發育及出生少於胎齡等因素外,亦可能是患上甲狀腺疾病及生長激素不足的先兆,而患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等疾病需接受治療的小童,亦會因病徵或用藥引致矮小,若家長忽略徵兆,有機會令病情惡化。

她稱,亦有部分過矮兒童成因不明,「有些家長以為子女矮小屬正常,到發育期自然會高,到過咗發育期先睇醫生就太遲。」她表示,仍處於發育期或發育前的小童,若經檢驗並非因疾病引致矮小,可透過注射生長激素幫助長高,療程一般為期一年至五、六年不等,情況因人而異。

5歲女高97厘米被嘲笑

一名身高九十七厘米的五歲女童,處於身高線的百分之三。鄭碧純稱:「佢屬全班最矮,成日畀同學笑,令佢好唔開心,所以求媽咪帶佢睇醫生。」

鄭醫生去年替她進行骨齡檢查及審視病歷,認為非疾病影響身高,遂替她注射生長激素,約半年已長高了五點七厘米,令她重拾自信,「佢個人開心咗,說話都多咗。」

鄭建議家長應讓子女進行適量運動及均衡飲食,尤其多吃含蛋白質及鈣質的食物有助長高,亦應保持足夠睡眠,每日應至少睡眠九至十小時,有助兒童健康成長。

■記者鍾雅宜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