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下月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萬眾矚目,因為現屆政府任期只剩下兩年,如果真的不想做看守政府或者五分之三(五分之二)政府,要有所作為的話,今年的施政報告就是最後的表演機會,而明年十月的報告乃是謝幕報告,不可能有所作為也。
然則如何有所作為呢?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叫做《群策創新天》,現屆政府當家如此總結:
「(報告)整體思路是以發展經濟為主調,香港經濟需要注入新動力,走向多元化。只有穩定的經濟發展,才能有利於解決社會民生及政治上的問題,才能有利於解決就業和貧窮問題。金融海嘯發生後,政府推出多項短期紓困措施,我們協助基層市民。但香港是城市經濟體,長期派糖在財政上是不可行的。我們講分配之餘,也要講創富;所以治標之後,就是要治本。務實地發展優勢產業及強化傳統支柱產業,我覺得就是治本之道。」
這個思路的另一說法是:香港作為城市經濟體,要解決就業及貧窮問題,仍要依靠經濟增長,共同創富。若要維持以福利為主的紓困措施,必須大幅調整稅制,提高稅率,相信市民不會認同這個做法。群策群力推動產業發展,才是治本之道。
推動甚麼產業發展來共同創富呢?發展所謂六項優勢產業也,特區政府當家認為此乃金融海嘯引發社會反思,明白經濟不能單靠金融業,要走向多元化。
如此這般的施政思路,一年下來,諷刺的是,真正得到發展的產業,依然是傳統支柱產業金融業,不是甚麼六項優勢產業。而現屆特區政府一年來的最大成就,反而是政治方面立法會通過了政改方案,香港政制終於可以向前邁進,走向終極普選。而發展經濟這個施政主調,並無重大突破。
今年的施政報告又如何呢?按照特區政府事先張揚的說法,乃是要聚焦民生,也就是以民生課題為施政主調。但如果「長期派糖在財政上不可行」;「維持以福利為主的紓困措施,必須大幅調整稅制,提高稅率」並不認同,那麼請問如何改善民生?現屆政府在「民生」這個施政主調上面怎樣有所作為?
我們且看精英中的精英,有何新思維吧。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