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慧怡報道】在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二期,唯一入圍法定古蹟沙田王屋村古屋活化項目的民協社會服務中心,提出將王屋作客家文化博物館用途,周邊闢設優閒農莊、療愈花園、輕食中心及活動室等,預計需政府撥款二千九百萬元進行工程,另加五百九十多萬元前期營運資金,項目三年內可自負盈虧。不過,當局最終以王屋不適合活化為由,將王屋剔除活化計劃名單。
民協社會服務中心主席馮檢基不滿項目「死得不明不白」,質疑當局指王屋不宜活化的說法,與當初推出王屋的理念存在矛盾,又質疑若果活化歷史建築諮委會認為王屋不需要活化,根本不應讓任何機構入圍第二階段評審。他認為政府推出下期計劃時,應先諮詢街坊意見,並加入申請指引。
協助民協的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指,文物保育在港屬試驗性政策,一定有學習程序或犯錯。王屋經驗顯示政府不應再推出法定古蹟,若要推出景賢里等特殊個案,亦應更清晰列明活化指引及要求,以免令申請機構卻步或白費心血。
活化歷史建築諮委會主席陳智思昨於電台節目表示,審批時除考慮財政及可行性,更重要是當區居民接受程度。灣仔藍屋由聖雅各福群會中標,關鍵之一正是引入居民參與,正考慮推出下期計劃時,提前吸納當區居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