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多宗駭人的精神健康事故,令市民愈來愈關心鄰舍及身邊人的精神健康,同時關注本港的精神治療及社區康復服務及設施是否足夠。政府預算下月在全港十八區推展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期望為精神病康復者或受精神困擾的市民,提供一站式社區支援及轉介服務,以減少不幸事故的發生。奈何至今絕大部分中心仍未找到可立足之地,重重的地區諮詢帶來一次次的失望,「不要在我家後院」心態縈繞着每個社區。
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權阻止誰人搬到家旁,亦無權過問他們的素質、性格、工作或健康狀況。但市民竟有權拒絕精神病康復者,甚至弱勢人士生活在我們的社區。諷刺的是,社區根本存在大量已知或未知的精神病患者,他們可能在你家附近的快餐店、商場或公園出沒。有些已有適當治療和跟進,但更多是未接受任何服務。聰明市民應可想到,面對鄰居或身邊人陷入精神健康危機時,「求助有門」好些,還是任由精神健康的炸彈隨意爆發好些呢?
每年勞工及福利局均夥拍廿多個政府部門、醫管局及康復機構舉辦精神健康月,今年繼續以「鄰里互助展關愛,康復路上少障礙」為主題。在十八區舉行「關愛鄰里大募集」,街坊的簽名有助推動「尊重、接納、關懷」的社區文化,讓精神病康復者可以昂首闊步,在社區好好生活。
勞福局網址︰www.lwb.gov.hk
香港心理衞生會總主任(教育)鍾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