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的Hydee性格開朗,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但原來多年來背負着心靈重擔,經常擔心自己患癌。約十年前情況加劇,終日檢查身體不同部位是否有硬塊,曾經一個月內向醫生求診十多次,做盡各樣身體檢查,仍惶惶不可終日。幸好接受心理輔導後,擺脫心魔,回復正常生活。
Hydee說,十二歲那年母親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指她有心漏症,「話我養唔得大,依家諗番,可能由嗰時開始,成日驚自己有病。」十多年前她接受膽管手術,加上其後妹妹患癌症,令她的疑病情況開始加劇,「成日摸自己,睇下有無硬塊,有時覺得某啲位好似變大咗,就連屋企人都摸埋,比較下自己有無唔妥,後來一見到朋友又摸埋佢哋。」
最嚴重時,她每月看十多次醫生,接受過驗血、磁力共振、正電子掃描及心電圖等檢查,「連醫生都認得我,叫我唔使再去診所,應該去旅行散下心。」疑病行為嚴重影響她的生活,經常情緒低落,不欲外出,對最擅長的烹飪也喪失興趣,後來甚至欲避開住同一屋苑的醫生鄰居。
Hydee今年四月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情況終有好轉,「心理專家叫我暫時唔好再做身體檢查,慢慢發現,睇吓電視煮吓飯,真係可以唔去諗(健康)。」
三十多歲從事文職的Sandy患抑鬱症及焦慮症,約兩、三年前,因先後有親友患腸癌及肺癌等,她開始出現過度疑病行為,「試過有一排好頭痛同鼻塞,就諗會唔會係鼻咽癌,又怕係腦瘤,照咗幾次胃鏡同大腸鏡,差啲想做埋腦掃描。」數月前她接受輔導,現已減少擔憂。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