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蠱惑短訊招招新 受騙市民鑊鑊甘

濫發收費短訊問題擾民多時,電訊管理局發出實務守則籲業界遵守,惟守則只屬自願性質,難有阻嚇性。由去年至今年七月,共有四百多個已登記拒收訊息的手機用戶,因仍收到商業短訊作出投訴。缺乏監管下,收費短訊陷阱更是「招招新」,先有以抽獎贏新手機作招徠,後有以免費測運程、智力為名,藉在短訊察看結果而濫收費。立法會議員直指,法例未能監管服務商,要求政府介入事件,否則濫發問題必愈演愈烈。

收費短訊陷阱無處不在,過去便有市民曾被收取近萬元短訊費。雖然電管局亡羊補牢,在去年底向電訊商發出自願性質的實務守則,但始終未能遏止部分濫發短訊的服務商。消委會近三年收到有關「短訊爭拗」的投訴逾一千四百宗,單是本年頭七個月就有一百二十六宗;電管局則接獲九十四宗。即使電管局設有「拒收訊息登記冊」供市民登記,但去年至本年七月,仍有四百多個屬登記冊內的手機號碼用戶,投訴收到商業短訊。

「釣魚」形式設收費陷阱

近日有不少網友在討論區上直指,服務商又再變招濫收短訊收費,最新一招是贏新手機。不慎中招的蘇先生,正是在社交網被標榜「免費送手機」的問答遊戲所吸引。「玩個簡單遊戲就有得抽獎,咪試吓囉!」蘇憶述,該遊戲稱玩家只需回答一條是非題,便有機會獲獎。由於獎品是最新型號手機,蘇旋即回答問題及輸入手機號碼,未幾收到短訊要求驗證。

誰知驗證後,蘇的手機便再收到短訊,指要收取短訊費用。他遂致電電訊商了解,對方只謂:「會收錢,但未知收幾多錢」。雖然事後蘇只被收十五元短訊費,但他擔心日後會再被濫收費用,只有棄用近十年的手機號碼。有關服務商向本報稱,會按情況向不滿被收取短訊費用的用戶退款,並指網上已列出清晰指引。

據了解,以往的「蠱惑短訊」大多是「釣魚」形式,例如用戶會收到一個手機短訊,指「你有一封未拆嘅情書。回覆查看情書內容」,一旦用戶「上釣」查看內容後,便會跌入收費短訊陷阱。不過,隨着社交網及網上討論區紛紛拆解「蠱惑短訊」的招數,有服務商隨即變招,以「互動」形式濫收費。例如,聲稱在網上提供免費「測運程」的服務,以及在網上羅列出「IQ測試」問題,當用家輸入資料後,可在手機接收答案,殊不知這正是短訊的收費陷阱。

條款字細放頁底博懵

根據電管局指引,消費者要留意收費條款,但本報記者發現上述網頁的收費條款字體極細,不是設在頁底位置,便是要換頁才可察看,稍不留神便會中招。「真係做得好嘅條款,會bold(標粗)咗啲收費條文,佢哋啲條文咁細,係inform(通知)佢哋(網民)唔係獲得佢哋嘅consent(同意)。」法律界人士黃國桐指出,此情況下收取私人資料再發「蠱惑短訊」,隨時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一及第三條保障資料原則。黃直言,電管局的指引沒有法律效力,更有灰色地帶讓服務商有機可乘。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譚偉豪亦同意現行法例「未有足夠能力監管第三方服務商」,只靠業界自律。他認為,當局最少要先堵截收費短訊的金額問題,「幾十蚊(短訊收費)嘅就當買個教訓囉,但係大額嘅就應該有個上限!」他強調立法要以消費者利益為先,要求政府主動介入事件,監管服務商。

圖:馮溢華 文:陳偉豪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