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識叫爸媽嬰兒或弱聽

嬰兒聽力問題如不及早發現及治療,會影響日後說話能力。醫管局○七年起在八間公立醫院推行新生嬰兒聽覺篩選計劃,其中瑪麗醫院在過去三年平均每月發現六至八名嬰兒不能通過篩選,須轉介耳鼻喉專科跟進。耳鼻喉專科醫生指,中度弱聽的嬰兒需在六個月至一歲半期間佩戴助聽器和接受言語治療,說話能力如不能改善,要在兩歲前植入人工耳蝸。

醫管局○七年開始,在八間公立醫院推行新生嬰兒聽覺篩選計劃,嬰兒出生三日內接受初步聽力檢查,院方利用儀器在嬰兒額頭進行自動腦幹反應測試,若發現聽覺有問題,再進行腦幹反應測試,分析他們聽覺神經的反應。

不能通過測試的嬰兒,則由耳鼻喉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另外,該院每年約有二百多宗由私家醫生轉介接受聽力測試的個案,主要是私家醫院出生的嬰兒。

懷孕受感染 損嬰聽覺

港大醫學院耳鼻喉及頭頸外科榮譽臨床助理教授黃懿行表示,每個月平均有六至八名兒童不能通過自動腦幹反應測試,而其中約有兩人先天聽覺有問題,其餘四人主要在分娩時有液體積聚在中耳,清理積液後聽力回復正常。

黃解釋有聽力問題嬰兒主因母親懷孕時受細菌感染或服食不當藥物,嬰兒出現嚴重黃疸、患唐氏綜合症或出生後出現腦膜炎,令聽覺受損。

黃懿行表示,聽力為兒童發展一部分,嬰兒愈早聽到外界的聲音,就能愈早學習講說話。若他們在二至三個月大時被發現有聽力問題,可及早補救;但遲至一歲後才發現,說話仍有機會咬字不清。

嬰兒聽覺受損程度若屬輕微,只需接受觀察;弱聽程度屬中度,需在六個月至一歲半期間佩戴助聽器和接受言語治療,說話能力如不能在佩戴助聽器期間改善,就要在兩歲前做手術,植入人工耳蝸。

她提醒家長若發現嬰兒在電視聲浪很大時,才對聲音有反應,或嬰兒在九至十五個月大時,仍不懂說「爸爸」、「媽媽」,就要帶他們看醫生。

記者蘇家欣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