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寶庫:治心力衰竭 手術藥物雙管齊下

治療心力衰竭主要有兩大目的:緩解心力衰竭的症狀,從而提高生活質素;減低心力衰竭帶來併發症的機會,從而延長壽命。

一般來說,醫生首先需要找出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從誘發心力衰竭的因素入手,把它們除去。舉例,縱使病者曾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醫生仍會替病人再次進行冠心動脈導管檢查,並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再進行「通波仔」手術。一般病者仍需限制每天鈉鹽及水分的攝取量,以預防或減輕水腫。一旦出現水腫的情況,病人每天的水分攝取量應限制於500-1000毫升之間。

應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

除了介入性治療及日常生活要多加注意外,藥物治療亦是重要的一環。在過去十多年,醫學研究已證明一些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藥及β受體阻斷藥等,不但可以緩阻心力衰竭的病變過程,更能減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三十,有效延長病人的壽命。

說到底,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病人於發病前,應多加注意健康,每天均衡飲食,進行適合自身的帶氧運動,並定期進行心血管病的風險評估。若察覺到有任何不適或症狀,應及早尋求醫生協助,以免延誤診治。

為向公眾推廣醫學知識,醫學院將於下月11日舉辦《扶幼抗自閉,護苗免毒禍》健康講座,詳情請登入http://www.hku.hk/facmed/publiclecture2010b/ 或致電28199994查詢。

蕭頌華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