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九成病情難控

痛風症是最常見的風濕病症之一,患者會反覆出現急性關節劇痛,長遠會形成痛風石,使關節腫脹變形甚至腎衰竭。聯合醫院研究發現,痛風患者普遍未能遵從國際指引管理病情,僅半數患者有接受藥物治療,當中近七成人尿酸水平一直不達標,卻未有調校藥物劑量,不足一成患者有效控制痛風。有風濕科醫生認為,有必要提升醫護人員及患者對治理痛風的認知。

聯合醫院風濕科主管伍煥良醫生指,本港每一百人便有三人患痛風,該症是由於體內嘌呤代謝障礙,令尿酸積聚而引發,常見徵狀為復發性關節炎,通常會突然發作,集中於單一關節,如腳趾關節等,「會非常痛,瞓覺時蓋被,觸碰都會痛。」尿酸會於關節沉積成痛風石,使關節腫脹變形,亦會阻塞尿道及腎臟,引發腎衰竭。患者一般需服用消炎止痛藥及「別嘌醇」等降尿酸藥。

聯合醫院內科部於該年九至十二月於轄下十七個門診調查二百多名痛風症患者,了解有否跟從歐洲當局○六年公布痛風症治療指引。有關調查於上月舉行的亞太抗風濕聯盟學術會議發表。

調查發現,近八成患者獲評估需服用降尿酸藥,惟當中半數人未獲處方別嘌醇;獲處方藥物的患者,亦有四成半未有在服藥半年內監察尿酸水平。近七成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尿酸水平一直不達標,但醫生並無調校劑量。整體而言,約五成患者有尿結石問題,不足一成患者的病情受控。另外,僅三成患者獲告知藥物副作用及不良反應,不足四分之一患者獲同時處方別嘌醇及消炎止痛藥。

歐洲亦處方消炎止痛藥

伍煥良解釋,患者服用降尿酸藥物後,尿酸會由痛風石分解,短期內會加劇關節疼痛,屬正常反應,故歐洲指引主張同時處方消炎止痛藥。惟不少患者同時服用其他藥物,醫生處方止痛藥時或有所顧慮,即使在美國也只有一成患者獲同時處方消炎止痛藥及降尿酸藥。

伍煥良指出,調查反映本港大部分痛風患者的病情控制未如理想,事實上世界各地亦面對相同問題,需透過醫護人員及患者相互配合。患者應控制體重及按時服藥,有助控制痛風。飲食方面,不少患者懂得戒食動物內臟等,其實食物產生的尿酸只佔人體尿酸約一成,最重要是避免突然增加進食這類食物。

記者陳紹恒

可引致痛風症發作的高嘌呤類食物

種類 例子

肉類 內臟如腦、肝、腎、心、肚等、顏色較深的肉類、西式濃肉湯、牛素、雞精等

海產類 沙甸魚、倉魚、鯡魚、牙帶魚、多春魚、帶子、海參、瑤柱、蠔、青口、蝦米、魚皮、魚卵等

硬殼果 花生、腰果、全麥製品等

其他 乳酸飲品、酵母菌、過量的酒

資料來源:伍煥良醫生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