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紙紮品重塑拜七姐盛況

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芸芸收藏品中,有千多件紙紮品原為一名研究本港習俗的外籍教授珍藏,教授退休返國後將珍藏盡捐博物館,除了常見供奉先人的紙紮祭品外,還有製作精美的節慶用紙紮品,當中大部分手藝均已失傳。博物館正籌備於明年中展出部分珍品,並重塑以前七姐誕時拜七姐的盛況。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展覽及研究)林國輝接受訪問時說,博物館在○五至○六年間獲贈千多件紙紮品,捐贈者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前教授施天賜(Janet Lee Scott),她早於七十年代從美國來港研究香港婦女的地位,後來被紙紮舖五花八門的紙紮品所吸引,認為可以從中研究港人文化習俗。

度身訂造包裝盒 方便收藏

林國輝表示,「施天賜在八十年代起有系統地收集紙紮品,並且參與廟會,後來出書介紹紙紮品,成為十分重要的參考資料,她的紙紮品收藏多到堆滿屋企和辦公室。」

收藏千多件紙紮品當然是難題,林國輝說,博物館接收後首先為紙紮品除蟲,防止被蟲蛀蝕;其後又為紙紮品度身訂造包裝盒,方便收藏;而且要避免光線,怕紙紮品褪色。

林國輝特別選出數件珍品作介紹,包括一個來自廟會的八仙風車,八位神仙均由人手繪畫,栩栩如生;一對金花,其花球可見手藝精巧,以前的店舖會掛在金漆招牌上,祈求生意興隆。他說,「紙紮品燒了就無,而這些手藝都已失傳,所以好難得。」

林國輝表示,歷史博物館介紹香港民俗的展區,明年中會展出數十件施天賜捐贈的紙紮品,而為令展出更加有趣,會加入節慶元素,模擬七姐誕時女士拜七姐的情景,展出拜七姐必備的祭品七姐盆。

他說,博物館現時亦有展出多件紙紮品,例如神誕巡遊中運載神像的花炮、圍村添丁時用的花燈等。

記者甘銘添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