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碼:資助置業原罪心魔

特區政府就資助市民置業展開公眾諮詢,本來用的是拖字訣,希望拖到利率回升,樓價回落,民意壓力紓解也。然而現在非常頭痛,因為利率還要超低一段長時間,而樓價不跌反升,最慘的是諮詢期快要結束,政府到了必須就如何資助置業作出決定的時候啦。

然則決定採取甚麼措施資助市民置業呢?政府拋出的方案有三,一是直接資助置業,二是由私人發展商興建資助房屋,三是復建居屋。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昨天表示,政府應該認真考慮恢復興建居屋,因為居屋推行二十多年,運作成熟,市民亦有認識,是成功的政策,期間興建了三十多萬個單位,並沒有令樓價下跌。

他又指出,政府若要推出措施,協助有住屋需要但暫時無能力置業的市民,是一件好事,但推出新的措施時,要細心考慮,計劃要完整及完善,執行時不要有漏洞,亦不應該推高樓價。例如借錢幫人付首期,這會否推高樓價。

另外,他認為透過增加土地供應穩定樓價,效果不一定較居屋計劃理想,因為土地供應增多,樓價有可能大幅回落,社會不一定願意看到也。

平情而論,我們不得不承認,振英哥乃是房屋問題專家,專家之言,絕對值得參考。在他看來,政府的三個方案,復建居屋最可取,而資助首期三成樓價,他並不以為然,非常非常之有保留。

然而,「居屋」這兩個字,卻是現屆政府最高層的最大心魔,認為是當年推冧樓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見過鬼怕黑,當正「居屋」為「原罪」。現在政府既然完全退出這個市場,那就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不要再搞我了」!

但以居者有其屋計劃資助市民置業,卻是當年港英政府深思熟慮的精心設計,而且與出租公屋配套,為富戶謀出路,如此安排,一向運作良好。後來之所以出問題,引起發展商反彈,主要原因其實是以豪宅靚地建居屋也。

再從另一角度看,現時社會共識好像也是選擇復建居屋之方案,政府如何回應?堅持「原罪」立場乎?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