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別嘌醇」含毛霉菌殺人事件去年初曝光,迅即引爆一場「藥物風暴」,之後接連再發生十多宗藥物事故,揭露衞生署對本地製藥業監管不力,監管機制名存實亡。政府事後急急補鑊,成立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到今年初終提出七十五項建議。衞生署昨回應死因裁決稱,已落實執行委員會提出的部分建議。
衞生署稱,已展開委員會提出的建議,部分更已落實執行,例如提高藥廠授權人的經驗要求、加強巡查藥廠及批發商、以及規定所有本地製藥廠加強微生物學監測模式等,政府內部亦正規劃資源,成立委員會建議設立的藥物專責辦事處,加強監管藥物安全。
歐化藥業昨發表聲明,對事件中死者家屬致深切慰問,並稱會以認真及負責任態度跟進判詞內容及建議,但沒有就家屬索償作回應。
針對安全生產口服藥物:
1. 盡可能避免使用玉米澱粉混和藥物
2. 盡量縮短藥物材料的放置時間
3. 應嘗試將藥物材料放置環境的溫度調高至攝氏65度,以殺死毛霉菌
4. 在可行情況下,以酒精代替清水稀釋藥物材料
5. 應在生產中段及最後製成品前,先進行微生物檢測
6. 製藥業應採納一套與時並進的《藥劑製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全面調整生產過程,並由有關部門監管和執法
針對高危病人飲食安全:
1. 免疫系統被抑制的病人,只應飲用已煮沸的開水和進食完全煮熟的食物
2. 應避免對上述病人使用可能會接觸口腔的木製器具,如木舌壓或木筷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