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民進黨入主台灣政府之後,其推行的「去中國化」運動,當中包括將高中教科書內容進行了多項修改,如原版中「本國」、「我國」、「大陸」等均改為「中國」,孫中山的「國父尊稱」也被取消。有人批評,這是典型的「將政治凌駕文化」的行為。
有人認為,以政治凌駕文化,這是極度危險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內地發生文化大革命這場「十年浩劫」,正是因為以政治凌駕文化,對社會各個階層產生極大破壞。
在香港,自從幾年前有人提出本土文化精神以後,香港人開始關注屬於「集體回憶」的東西會否被褫奪,一時間發生多起保護本土文化的行動,包括示威、絕食等抗爭行動不絕於市。每一起事件、每一次政府的決定,都因為市民不滿意而造成或多或少的政治風波,這是政府始料不及的。以後,當政府宣布任何文化、民生政策時,也強調關注「集體回憶」的理念,以避免製造政治恐慌。
廣州市民的「撐粵語運動」,誠如某些學者所說,只是簡單的文化議題,「普粵之爭」存在多時。但有人發現,今次在這個簡單的文化議題背後,均聽到諸如「本位主義」、「地方主義」等政治意味濃厚的字詞。有人害怕,事件發展下去,會是又一場「政治凌駕文化」的運動,會像台灣「去中國化」事件、香港「集體回憶」紛爭一樣,挑撥本土族群情緒,製造矛盾。
亦有人擔心,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會利用「宏揚地方文化」為藉口,以推動地方主義,甚至製造地方分離思想,引發新一場「顏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