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通道起完又拆,政府部門進退失據!運輸署因應市民要求為長命斜增建斜台,以方便輪椅使用者出入,接近完工時竟以接獲市民反對為由終止工程,並將已改建之斜台恢復原狀。區議員與關注團體狠批運輸署浪費公帑,促向公眾交代事件。
葵涌大隴街公眾停車場出入口兩旁行人路為一條「長命斜」,陳小姐因擔心輪椅使用者易「翻車」而於月前投訴,路政署在六月中派員在斜路加設斜台以符合無障礙道路標準。但竣工在即,工程卻在七月中突然終止,未幾更被恢復原貌,「整整吓又唔整,依家仲還原番添,好似小朋友玩泥沙咁!」另一投訴人呂先生亦不滿工程突遭取消,認為有浪費公帑之嫌。
路政署承認,早前接獲運輸署委託在上址增加無障礙通道,工程於六月中展開。但施工期間再有市民投訴,指工程或增加行人路斜度,與運輸署複檢後認為可再優化工程,故暫將工程還原。而與運輸署研究的優化方案,則可望於今年九月施工。
運輸署發言人則解釋,因應地區人士要求決定在上址裝設沉壆,目的為將分隔行車路與行人路間路壆降低,方便輪椅使用者或其他有需要人士使用。發言人又說,建造沉壆時,會因應不同地理環境及限制改動毗連行人路斜度以作配合,但強調上述工程僅涉及局部改動,不會將整條行人路原有坡度改變。但對於工程前未作周全考慮,導致出現「起完又拆」的情況,發言人則未有回應。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中心主任盛李廉批評運輸署施工欠準則,「呢頭開咗工,轉個頭又唔做,政府部門做嘢點可以咁兒戲㗎?」盛指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無障礙通道需求大增,削減行人路部分路壆及鋪設盲人警示磚為基本標準,「行人路斜度可以控制,只要工程做得好,對行人路嘅斜度影響亦唔大!」
葵青區區議員林紹輝亦指,運輸署於施工前無清楚收集地區人士意見便貿然動工,遇反對便急忙還原,是浪費公帑,「起完又拆,準則一時一樣,運輸署真係一錯再錯!」林促當局須檢討事件,防類似「蝦碌」事件再現。
記者 徐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