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位報章的政治版編輯午飯時談到香港政治未來的發展,他隨意地拋出一句:「香港選舉,再沒有右派。」
該編輯口中的右派,是需要作一註腳,這是指經濟上的右派。現時立法會內,經濟上的右派,幾乎是清一色的由功能組別產生,而由直選產生的,則是清一色的左派。所以出現一個頗為特別的現象,就是政治傳統上的左右之分,是有左有右,但到了經濟上的分法,就有左無右。
研究選舉的朋友大概都會知道,民主黨和民建聯是政治對手,在選舉戰場上拚個你死我活,但他們背後選民的背景,其實是大同小異,無論學歷、收入、工作,都是非常接近。其中分別,就是愛國、認同北京的就支持民建聯,反之,就支持民主黨,但一到民生議題,便都是一個模倒出來的,大家都是左派。
本以為可以在中間落墨的公民黨,結果卻一樣是左傾,某些議題甚至比民主黨更激進。至於社民連就不必說,長毛以哲古華拉為師,經濟上自然是左中之左。
本欄的討論,不是要表達支持左還是支持右,但如果普選出來的結果,幾乎是清一色的左,那又如何保障資本主義的發展?就算特區政府有心,但一到立法會,也立刻舉手投降。在有左無右的情況下,功能組別又似是回天乏術,那對香港的政治結構,將會是完全失衡。
這種傾側,是不是因為有功能組別的存在,選民在直選上才特別挑選一些左傾的議員來支持,到時沒有了功能組別之下,選民就會自行再調節?對於會否真的出現調節,現時完全靠估,但可以想像,一旦沒有了調節,那就變成一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