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暈浪丸宜半小時前服用

暑假正是遊山玩水的好時機,但不少人在旅途中都會遇到「暈船」、「暈車」或「暈機浪」的煩惱;這無疑令原本賞心的旅程失色不少。患者除有天旋地轉的眩暈感覺外,還會經歷惡心、嘔吐、無食欲、頭痛、冒冷汗、臉色蒼白、無力、疲倦、渴睡、腹部不適、唾液量增加等症狀。

動暈症喪失空間感

眩暈感覺是因大腦對外在情況的預期與從感官所接受的訊息不一所致。為要維持平衡,大腦會組合許多來源的資料,包括視覺、觸覺及內耳平衡覺等,尤其是內耳對於角位移及線性位移的偵測特別重要。許多時候,所有的感覺輸入都相互一致;如果這些感覺輸入不符合大腦對該狀況的預期時,就會造成動暈症,產生喪失空間感、惡心或嘔吐等症狀。

大家俗稱的「暈浪丸」一般含成分第一代抗組織胺(如Cinnarizine, Dimenhydrinate等)或抗膽鹼能劑Hyoscine(此成分也被製成「暈浪貼」) 。它們旨在預防(而並非治療);因此建議旅客於乘坐交通工具前(一般為三十分鐘至兩小時前)使用。一旦惡心或嘔吐等症狀出現,這些藥便難以發揮效用。

以成效來說,在芸芸「暈浪丸」的成分中,Hyoscine大抵是預防動暈症狀的最佳良方。然而它的副作用較第一代抗組織胺明顯(包括口乾、便秘、睏倦等),藥效亦難以持續;另一方面,數種常用的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成效相似,但適用歲數範圍、藥效持久性及副作用卻不一;在香港,由於「暈浪丸」多為普通零售藥物,因此大家要用藥得宜,事先應請教藥劑師為妙。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為應屆會考生打打氣,請瀏覽on.cc 東方互動《放榜無限分2010》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