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為甚麼做不到

韓國的製造業,就算不談三星、樂星、現代、浦項等大企業、大名牌,在傳統產業方面,憑藉創意創新與本土文化結合,也在國際上創出一片新天地。

實際上,韓國的生產成本不比台港低,但台港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生產轉移大陸或外地,本土經濟空洞化。台灣企業還可在內地堅持製造業的升級和擴張,在台灣還有經濟推動力。香港的港商企業外遷後二三十年不變,已淪為國際產業發展中被淘汰的一群,香港經濟已失去了製造業(和所產生出的服務業與知識)對經濟的推動力。回歸後十三年,社會經濟停滯不前,且有倒退傾向。

香港人工貴、地價貴,便不可以搞製造業,特別是傳統的製造業?新加坡比香港更地少,仍然可以有高新科技產業;而韓國的服裝、化妝護膚品行業近年的興旺,超越香港。這證明只要有創意、願意創新,追求企業和行業的長期發展,傳統製造業在中等發展水平的經濟體,仍然大有發展餘地。

以韓國化妝護膚品為例,其生產形式着重於多品種小批量,且嚴格把握質量、要求與市場潮流變化緊密關連。在韓國的品牌背後,工廠的規模並不大,工人成本的比重也不大,關鍵是知識(技術、經營、市場)和願不願意盡心盡力去努力。

首爾可以做到的,香港應該可以做到。但若香港社會、政府、企業和個人只顧炒樓炒股,或好食懶飛,則無藥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