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副局政助以凍代減

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中期考核據報已接近尾聲,待曾蔭權擔任主席的聘任委員會確認後就會向公眾交代,並就有關官員的薪酬調整作決定,至於制度檢討,將留待下屆特首處理。

主要官員問責制自○二年啟動之後,至今轉眼間已是八年,始終風波不絕,命途坎坷。○三年大遊行之後,先後有三位司局長要為個人操守及政策失誤承擔責任而被迫引退。○八年進一步擴大發展,聘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甫上場即出事,「護照風波」幾乎打垮他們的公信度。

平心而論,問責制確有需要成立及向前推進,主要官員及其幕僚(包括局長、副局長及政助等),負責政策制訂及督導執行,要為政策成敗承擔政治責任,以便常任公務員(自常任秘書長以下所統領的十多萬人)可維持政治中立,安心負責執行政策,提供具效率及優質的公共服務,並對市場運作實施有效監管。

民意民情高漲,公眾欲參與政策過程,尤其是八十後的冒起,問責官員位置突出,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除了面向立法會及區議員之外,傳媒的關係及社會團體的意見也必須處理好,特別是政治助理,應該主動與年輕一代接觸,收集意見作為制訂政策的參考。

過去兩年,公眾是有不滿的,主要是政助不知所終,未有做好聯繫各界、通過溝通對話令政情上下通達的工作。政助變成「隱蔽官員」,以致曝光率不足。論及薪酬調整,輿論認為按「衡工量值」的原則處理,應有減薪的空間;立法會議員中更有激烈的意見,認為可以取消政助這一層。

面對公眾不滿,政府欲含混過關,不詳細提供副局及政助的具體表現評核,甚至數據也欠奉,如無意外,將以一律凍薪來平息公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