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廣東人在富了之後要「教之」。這絕對是正確的意見,問題是怎樣教之。
事實上,教之不應該是從廣東之外,把另一套價值觀念強套於廣東人身上。
當然,教化含有由中央王朝施教的歷史意義,且有把被教化者看作蠻夷的可能性,但這些都是封建社會的東西,今天不應襲用。即使在西方社會,以往殖民主義時代以傳教士先行,往亞、非、拉等國家,說的是把文明帶到當地,做的是傳教,傳西方信奉,也以西方價值觀作為釐定道德行為標準來源的宗教。
經歷了二、三百年,今天即使美國變相以普世價值來推行「西方」文明,也不敢否定其他國家的文明、文化。另外,西方社會科學正經歷危機,一方面要否定單一文明的方式以至「華盛頓共識」,另一方面肯定社會文化發展有多種途徑,沒有誰比誰更正確。歐洲則進入歐盟時代,國家因素衰減,地方因素上升,提升地方的社會文化傳統,重拾歷史,提倡地方方言。
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應該參考世界各地的發展和歷史的經驗。
廣東人富了,當然要開始重視文化,但廣東不是蠻夷之地,嶺南文化根源悠久,廣府話包含了許多中國歷史文化的優秀傳統,並不比北京所代表的普通話文化落後,所以應該取長補短,相輔相成。以往的說法是禮失求諸於野,今天的說法則是多元化帶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