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會考再會無期!

見證不同年代港人青春歲月印記的中學會考,經過卅三年變遷,終在今年完成歷史任務。這個一試定生死的公開試,成為六十後至九十後的集體回憶,有首屆會考生加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前稱考試局),親眼目睹會考隨社會發展的蛻變,當中每份令考生膽戰心驚的試卷,以往更是由製卷員一筆一畫完成的心血結晶;與會考結下不解緣的他,對會考終結不感惋惜,反而寄望取而代之的中學文憑考試,可延續考核學生能力的重要使命。

早於三○年代,香港已有中學公開試雛形,但當時考生分中文卷或英文卷應考,考試以學科為單位,至一九七七年考評局前身、香港考試局成立,正式在一九七八年以中學會考名稱舉辦統一考試。

八十年代始准用計算機

首屆會考生、現為考評局評核發展部助理總經理的溫德榮指,當年應考九科,成績不過不失可以升讀中六,他昨日將珍藏多年的歷屆試題與大家分享,細訴他與會考的點滴回憶。

溫德榮當年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應考,最難忘的是應考數學科時使用的「四位數表」,他笑言現今一代連「四位數表」是甚麼都不知道,但以往考試不准用計數機,學生要靠「四位數表」計算開方、乘除數的答案,「要揭來揭去計數」,一眾學生在初中時已要熟悉數表的使用方法,至八十年代,數理各科才可使用計算機。

溫德榮早年任職中學教師,在一九八九年加入考評局,負責試題製作及評核工作,他憶述以往由擬題至製作試卷,需九個月至一年時間,當中數理科的圖形題最「棘手」,「如果要畫圖形、曲線,我哋要用最原始嘅工具逐筆逐筆咁畫,如果一時輕手一時重手,就要再畫過,都唔記得畫咗幾多次先滿意」,試題校對、排版、印製亦要「一腳踢」,笑言應考後就把試卷拋諸腦後的考生,大多不會體會一份試卷背後的辛酸。

現時製作試卷雖有電腦代勞,但近年不時出現試題出錯引起各界不滿,溫德榮慨嘆這份工作不易做,壓力沉重,但他視此為終身職業,希望可以服務全港考生,他將來退休後,亦會不時拿試卷出來回味一番。溫德榮既是會考的參與者,又是策劃者,形容「會考係我人生一部分」,寄語各考生盡力應考後,不要太介懷考試成績,反之可把會考視作一個經歷,作為人生未來發展的奠基石。

為應屆會考生打打氣,請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10》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