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條卵石古道盡荒蕪

港府經常提倡活化保育古蹟,卻無視現存百年珍寶。全港現有十四條由天然卵石砌成古道,貫穿新界至九龍,部分逾三百年歷史,剛被列入古物諮詢委員會的下輪評級名單,惟一直不被港府重視,大部分在漁農自然護理署管轄的郊野公園範圍內的古道,日久失修或被水泥覆蓋。有研究古道人士批評政府保育工作過慢,認為古道風光明媚,相連天后廟及車公廟,應可串連成旅遊景點,吸引旅客參加香港古蹟生態遊。

兩端皆建寺廟 求神保佑

前警隊警司Guy Sanderson Shirra,九七年退休後一直整理古道資料,指全港至少有十四條主要古道,部分歷史長達三百年,古道橫跨西貢、大圍以至九龍,單是西貢區便有三條,每條長一至十多公里不等。

「每條古道設計睿智,盡現百年智慧!」Guy指,上坡斜度少於廿度,較斜路段以梯級代替,上落山方便省力且無鋪設水泥。

村民將每塊半平方米的卵石併列一起,石與石之間留半吋縫隙,下雨雨水就會經縫隙滲入泥土,不在路面積存,沒有泥濘,經年累月也不會因冷縮熱脹而爆裂,與水泥路不同。

許多古道尚有一個特點,古時的村民篤信鬼神,行經古道時,為免遭受山賊與野獸侵襲,在古道起點及終點的城鎮兩端皆興建寺廟,求神靈保佑,例如在西貢墟便有一座天后古廟,屬三級歷史建築。

列古諮名單 倡設生態遊

古道雖然極具價值,惟Guy指,政府地圖僅標示三數條古道的資料,且並不清晰,批評漁護署及地政署保護古道不濟。不過最令Guy啼笑皆非的莫過於當局行山徑規劃不智。「同區明明已有古道,不做維修,卻在旁興建新行山徑,且經常由一點拉直線般開闢至另一點,如麥理浩徑部分路段斜度逾卅度,陡斜得令常人卻步。」

有見古道日漸荒廢,他早前自行收集資料交予香港考古學會,評定具備人文歷史價值,並於上月呈交予古物諮詢委員會列入下輪評級名單。「陳智思(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想法很像EO(行政主任),並非專業保育人士,做事一板一眼,不過做得慢,都好過那時(皇后碼頭遭清拆)做也不做。」

他建議漁護署修葺古道,在郊野公園入口以地圖標示古道路徑,地政總署出版地圖加入有關資料,而旅遊發展局則將古道與寺廟串連成旅遊景點,在旁立牌講解古道歷史故事,吸引旅客參加本港古蹟生態遊。

本港十四條主要古道

1.鶴藪水塘至張屋古道

2.流水響至桔仔山坳古道

3.鹿頸至七木橋古道

4.北港至梅子林古道

5.昂坪至石壁古道

6.水牛山古道

7.新娘潭古道

8.大欖涌至八鄉古道

9.蠔涌古道

10.河背古道

11.洪聖爺古道

12.龍丫排至小菴山古道

13.碗窰古道

14.二澳至分流古道

記者 陳兆豪

為應屆會考生打打氣,請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10》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