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證港深同根

南丫島大灣發現過牙璋及串飾、樹皮布石拍,港島深灣亦出土過鳳鳥紋文物。考古學家推論,早於三千年前,中原夏商間文化早已登陸香江,香港甚至可能是製作樹皮布製衣蓋身的主要地。首次在港展出、出土自深圳咸頭嶺的鳳鳥彩陶盤,更佐證了香港歷史早於七千年前已和內地不可分割,打破香港無根之說。彩陶盤將在「毋忘香港的根:發掘港深七千年的歷史」展覽中與其他文物一同展覽至明年中。

該展覽簡介了香江的考古歷史,不同地方的文物或複製品,如陶、石器等講述了香港七千年來的歷史。中文大學歷史系碩士生翁永森是展覽導賞員,他講述大灣彩陶盤、樹皮布石拍、玉環玦飾及牙璋是古代香港的四個文化圈,其中,玉環玦飾是古代耳環,遠在八千里外的蒙古也有,本港亦曾在港島南區舂坎灣發現過同類玦飾,考古推斷在三、四千年前,本港以玉環玦飾作外銷之用。

港曾是製樹皮布中心

他續指,樹皮布石拍蹤迹遠至墨西哥及中美洲,在港出土的更是最古老的,證明香港曾是製作樹皮布的其中一個主要地方。他稱,古代人會以石頭「煎出」樹皮,然後在水中以石拍打磨,石拍令樹皮在水中黏合成布,用以製衣。

至於鳳鳥的淵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太陽及赤色的鳳鳥在中國古代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後者具吉祥之意,被視為天人間的溝通橋樑,深受古人類崇拜,從港深兩地的鳳鳥紋文物,可推論港深兩地與黃河及長江流域的史前文化關係密切;湖南、浙江以至廣東便曾發現有近七千年歷史的出土文物上有鳳鳥紋。

上述文物亦會出現在中大與港府耗時十年合力製作的《香江懷古》片集中,中大視聽製作部監製譚顯揚稱,片集分三輯出版,首集《千古江山》記錄了製作隊在七十多個相關單位協助下,遠赴內地多個遺址、博物館及偏遠文物古蹟,拍攝珠江三角洲範圍的出土文物的情況。中大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聰認為,考古結果打破了香港無根之說,資料可用作中學及大學的通識教育。

「毋忘香港的根」展覽詳情

日期:2010年7月13日-2011年6月30日

時間:早上十時至下午五時

地點:中大文物館東翼展廳IV

休息日:12月24、31日、2月2日及公眾假期

費用:免費

註:設免費導賞團,預約電話 2609 7371。

為應屆會考生打打氣,請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10》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