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區議會地位上升

後政改時期的政治版圖重構,原動力來自明年的區議會及後年的立法會選舉各政黨能奪取多少議席,在政治議價過程中佔據有利位置。政治談判講實力,民主黨的九票在政改過程中盡領風騷,泛民陣營的小政黨以至建制派的中小型政黨有「吃不到葡萄是酸」的滋味。

政府開始諮詢各政黨關於區議會新遊戲規則的意見,為秋季展開的本地立法做好準備。各政黨的回應皆含糊其詞,皆因需要時間研究及作出內部調查,區選的勝敗事關大局,在情況不明朗之下,還是謀定而後動為上策。

從政黨發展壯大的層次看,區議會可建立地區網絡,發展與鞏固政黨的票源,尤其重要的是培養年輕接班人。特區的政治人才培養,區議會是最好的溫床。民建聯與民主黨,這兩個建制派與泛民派的龍頭政黨,都視區議會為培養二、三梯隊的搖籃。

近年政府適度下放權力予區議會,地區層面的社區活動及小型工程的策劃與決策,區議會的參與度不斷提升。康文署在地區舉辦的文娛康樂活動,現在改由區議會把關,負責審批撥款。相信未來,隨着區會地位的不斷上升,會有更多權力下放的安排陸續推行。

區議員的待遇近年獲得大幅改善,增加了年輕參政者參選的吸引力。區議員實報實銷的每月開支津貼為一萬八千元,政府新近建議明年區選後上位的新一屆區議員,可獲相當於總薪酬一成半的約滿酬金,每年更可享有實報實銷的醫療津貼二萬五千元。

有政黨背景的區議員,通常會上繳一定比例的薪津予政黨,成為政黨收入的重要來源。區議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未來會產生所謂「超級區議員」,風頭將一時無兩,不少重量級的立法會議員亦有意角逐區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