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指五度拆線公院離譜

公立醫院醫療疏忽層出不窮!在工業意外中斷指的中年漢向瑪嘉烈醫院求診,手術後三個月內竟仍陸續發現「殘線」,先後拆線達五次之多,病人直言「拆一次驚一次!」院方辯稱手指縫線太細難以察看,關注病人組織直指拆線乃基本醫療訓練,促醫管局盡快增聘人手及加強培訓,確保醫療質素。

■記者 蕭洛汶

曾先生在凍肉工場工作,今年二月初不慎遭機器切斷左手中指及食指,在瑪嘉烈醫院接受手術後成功駁回左手中指,但食指則因受感染需切除,留院逾半月後才出院,「醫生話已經拆晒線,淨係叫我之後覆診洗傷口!」

豈料,曾於兩個月後覆診時,醫生竟指傷口仍殘留兩個線頭,需即時拆除。一星期後曾再到下葵涌分科診所洗傷口,護士再發現指頭留有線頭,更如樹苗般在傷口長出,「點解仲有線頭?姑娘話啲線有成兩粒米咁長,仲話唔拆對傷口有影響添!」曾坦言對指頭殘留線頭擔心不已。

忽視衞生 運作混亂

然而,斷指線頭困擾仍未完結,在隨後的兩次覆診中,分別再有線頭「蒲頭」,曾先生即時要求骨科醫生代為檢查,但該醫生竟漫不經心地說:「軟線啫!」更在未有消毒雙手便徒手拔走線頭,「拆少少線都搞五次,仲連基本衞生都冇做就掹線,會害死好多人㗎!」

瑪嘉烈醫院回應查詢時竟然「擺烏龍」,錯指病人左手中指無法接駁,凸顯該院運作錯漏百出。至於醫護人員被指「拆漏線」一事,發言人只稱,醫生會把肉眼可見的縫線全部拆除,但因手指縫線非常精細,部分位置難察覺。若縫線被傷口血塊遮蓋,便須待血塊溶解後才能拆線,但堅稱「殘線」不影響傷患。

本身為醫學會會董的全民監察醫管局小組召集人馮宜亮指出,部分用於接駁肌肉、筋及血管等微細軟組織的縫線體積較小,需以放大鏡及顯微鏡協助才能縫合傷口,但病人食指已無法接駁,僅屬「埋口」,拆線難度較低,「呢類傷口縫線幼極有限,冇理由要拆五次!」馮指凸出傷口表面的線頭即使可溶解,傷口短期內亦難以愈合,若在毫無消毒下拆線,更隨時會感染細菌並引致傷口發炎。

「醫者父母心,大手術唔可以出錯,但拆線呢啲醫療程序更唔可以睇小!」一直協助曾先生的工聯會將軍澳地區服務處社區幹事簡兆祺認為,近年醫療事故頻生,凸顯醫護人手嚴重不足,認為醫管局應盡快檢討,挽回市民對公立醫院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