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老闆經濟學

香港人學經濟,似乎過於簡單。

當然,經濟涉及利益,利益必然以個人利益為基礎和出發點。但是,個人利益不能與集體、社會利益分割。當今社會,不可能是《魯賓遜漂流記》那樣虛擬的個人獨力求生的故事,個人還有家庭、家族、朋友等築成更大的社會群體和利益共同體。政府收稅,並提供公共服務,個人的利益便擴至社會層面。沒有公共服務,個人和私人企業能否生存呢?

經濟利益還有短期、中期、長期之分,保險主義在於超越短期考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個近憂,不是今天的近憂,也可以是明天、後天、再後天的近憂,今天打後,便是超越眼前、超越短期。西方經濟學的基礎概念就是資源有限,個人今天盡情消費,便沒有積累、沒有投資,明天便可能會匱乏。

個人要交稅,企業要交稅,不是交得愈少愈好。反對多交稅的都是有錢可交稅者,這屬私利;一旦交稅少,公共服務不足,有錢的或可不靠政府,自主用錢來買,只是,基礎設施、社會治安等事宜都不能由個人用錢買來。試想想,豪宅沒有水、電、道路、通訊、下水道,怎辦?而且,人無百日好,政府的公共服務在醫療、教育、乃至失業綜援等,都是個人的最後保障。

倡言自己顧自已,實際上是有錢人不願交稅,但卻要政府不削減對他們的公共服務,減的是對窮人的服務。這種經濟學是老闆經濟學,比西方私人企業經濟更差,應是山寨廠老闆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