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又是回歸日

時光荏苒,香港已經回歸十三年。香港在風雨中屹立,獅子山下的精神在最困頓的時刻一再凝聚,突破困局。回歸後,香港走過亞洲金融風暴與國際金融海嘯,正面迎接挑戰,也在北京的支持下很快重新站起來。

香港除了「七一」慶回歸活動,也有例牌的大遊行。香港各方面的發展總有不盡人意之處,市民只有以行動表示不滿,五花八門的訴求都在隊伍之中。對於香港這個自由開放的城市,北京如何展現出積極不干預,正是愈來愈困難的課題。

要想香港展現實質回歸之意義,中央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回歸之初,中央對港戒懼戒慎,深恐伸進干預的手會引來不良效應。但○三年五十萬人上街遊行,讓北京有所警惕,擔心香港失控,故調整對港策略,關切加深,影響加巨。然而,這樣做也造成部分香港市民的憂慮,爭自由、要民主之聲遂於社會響起。

民主潮流不可阻擋,港府正在演繹艱困的民主路,台灣的民主進程正好有潛移默化之效。香港經常借用台灣民主的亂象,在立法會內掀起爭取民主的較量;港府官員也一樣,努力地貼近民意,例如曾蔭權與余若薇舉行電視辯論,似是台灣馬英九與蔡英文辯論的翻版。

政改紛爭落幕,市民雖不滿意,但也可接受。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有了相互妥協,民主才能前進,步伐雖緩慢蹣跚,但總是跨出了一步。北京不再是鐵板一塊,展現新思維,改變社會與北京交手乃是雞蛋碰石頭的一貫想法。

香港的民主路可照亮兩岸統一之途。兩岸現今存在基本的差異,乃是制度上的分歧與認知,香港能作為大陸民主的櫥窗,即是對台灣的最大號召,下一步要推展的應是民主步伐。港府官員應有擔當,「一國兩制」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