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在澳門開會,討論的是澳門在珠三角都會區化過程裏的角色和定位。
有關珠三角地區一體化的討論不少,廣州與佛山同城化也見諸行動,但早前頗多議論的珠海澳門同城化、深圳香港同城化的提法最近似乎銷聲匿迹。會上有解釋是「一國兩制」因素,澳門與香港同屬「一國兩制」的特區,怎可與珠海、深圳同城化。
我的推論會是,珠海、深圳不能與港澳同城化,便只能與廣州同城化。廣州與佛山同城化後將變成珠三角最大的都會區(今年兩市的經濟規模應可與香港相等,甚或超越),再加上珠海、深圳不能與澳門、香港同城化,整個珠三角便會是大廣州、小香港、微型澳門了。這應該不是廣州的陰謀,只是順勢發展。怪只能怪我們把「一國兩制」解釋成緊箍咒,愈收愈窄,與鄧小平最初的設想背道而馳。
不過,姑勿論珠三角怎樣由廣州帶領同城化、一體化,事實上,港澳在回歸之前關係密切,以往兩地沒有多大限制,只是回歸後「依法辦事」,兩地之間的界限愈來愈嚴格。以港澳兩地上百年的血緣、地緣關係,同屬自由港的體系,本應早可同城化,相互融合,產生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以往兩地差距過大,現在澳門人均GDP已高於香港,兩地經濟水平拉平,同一水平合作、融合阻礙已小。因此,在會上我提議港澳應締結CEPA,加強經濟合作,推動港澳同城化,媲美廣州佛山的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