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政改方案,在立法會以超過三分二大比數的四十六票通過後,特區政府的阿一阿二分別發表「勝利宣言」,唐唐只講甚麼「民主的勝利」、「大家的勝利」,比較簡單;煲呔曾則心情複雜,雖然暫時避過「腳痛」之危,但未來兩年的日子,依然充滿「種種挑戰」也。
煲呔曾聲稱要「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他對前面的日子,充滿一廂情願的理想,其理想景象如此這般。
他說,從宏觀角度來看,通過政改方案營造了一種講求互信、對話、包容、共贏的社會氛圍。因為長期以來,壁壘分明的黨派政治、不同政見人士的互相攻擊、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猜疑,主導着議會文化。
也就是說,他認為互相攻擊、猜疑的議會文化,已在「背後」,而「前面」的是互信、對話、包容的「社會氛圍」在「奔馳」。但大家看到的是,這幾天即使政改大局已定,立法會內的情況依然是充滿攻擊與猜疑,乃至質疑與辱罵。如此這般的情況,果真會如煲呔曾所願,一夜消失,盡拋腦後,明天會更好嗎?
恐怕答案是相反的。我們只要看看反對派四分五裂,溫和派與激進派進一步對立分化,以及建制派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猜疑加深,就知道煲呔曾之一廂情願矣。
此外,煲呔曾指稱,改革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改革意味着要冒險,要走出「安全區」,部分人士會面對反對意見,甚至惡意攻擊;亦有人士拿出無比的勇氣,包容的胸襟,來顧全大局。在香港這個多元社會,在政治這個敏感議題上,要「無痛改革」,更加是緣木求魚。
這個「有痛改革」的冒險,大家認為究竟是為了甚麼呢?「最痛」的又是誰呢?為了香港政制不再原地踏步,避免煲呔曾陷入無法管治需要「腳痛」問責的絕地,各種政治力量都要付出代價,反對派進一步分裂不必說了,建制派忍辱顧全大局相信也「很痛很傷」。而「最痛」是誰嘛,阿爺是也。
痛在哪裏呢?為了今天打倒昨天的我,然則明天又如何呢?此乃最痛之處。大家明白嗎?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