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流感針老婦罹罕疾

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後除可能出現吉巴氏綜合症,令人下肢乏力外,亦有機會出現罕見的「不正常抗利尿激素症候群」(SIADH),即利尿激素分泌過多,體內過多的水分將血液內的鹽分「溝稀」,患者會出現頭痛及嘔吐等徵狀。一名八十一歲老婦去年底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後,被診斷患上SIADH,在明愛醫院留醫七日。該院醫生指出,個案可能與接種疫苗有關,停藥便可紓緩病徵,強調高危人士接種疫苗仍利多於弊。

該老婦去年十月底冬季流感高峰期間打流感針,兩日後因頭痛和嘔吐徵狀,求醫明愛醫院,她血液內的鈉濃度過低,其他檢查亦屬正常。她本身有高血壓和輕微中風,長期服食降血壓藥、阿士匹靈和胃藥,但沒有服食中藥或其他自購藥物,由於沒有其他導致血液鈉含量過低的因素,故診斷患上SIADH。她留醫期間血液鈉含量逐漸上升,出院三周回復正常。

停藥後徵狀逐步紓緩

該院腎科專科醫生袁仕傑指,SIADH是控制腎臟阻止水分流失的利尿激素分泌過多,令過多水分留體內,血液內鹽分因而被「溝稀」,令患者出現頭痛及嘔吐等徵狀。此症狀一般由藥物引致,老婦接種後兩日發病,可能與疫苗有關,只需患者停藥,徵狀會逐步紓緩,發病期間少飲水,可加快痊愈。

他指出,SIADH屬罕見疾病,今次個案不能完全確定因打疫苗直接引致。他強調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對高危人士利多於弊,如長者接種後感染流感,可減低併發症及入院機會,因此,高危人士應在流感高峰期前接種。

衞生署指出,自去年十月至上月初,超過四十九萬人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該署接獲六宗接種後出現懷疑吉巴氏綜合症個案,其中一名七十九歲老翁在接種後六周內發病,疑與疫苗有關。

該老翁沒有長期病患紀錄,去年十二月中接種疫苗,今年一月初起感到手指和腳趾麻痹,一月底出現下肢乏力,二月二日入住屯門醫院治療,但毋須深切治療,於三月四日出院;其餘五宗吉巴氏綜合症個案發病日期,均與接種日相隔逾六周,故與接種疫苗無關。該署並沒有收到接種後出現SIADH的個案。

記者蘇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