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怕字當頭圖以讓步止亂

面對今次政改,反對派「分裂」成「激進反對派」和「溫和反對派」,他們都幹成了自己想幹的事情;他們的合力夾擊最終令中央「就範」,對香港「愛國愛港陣營」、對中央駐港權威機構內傷極重,威信掃地,引起思想上的大混亂。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反對派多有謀略,也不是因為反對派「兩路大軍」都得到了曾蔭權政府的全力配合而變得多有力量,而是因為中央內部在決策上出了問題,對形勢判斷有誤,怕字當頭,甚至不排除有人為了自己的「私利」堅持錯誤主張,把整個中央的誠信和威信賠了進去。這一役,是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北京「遇到」香港問題以來,中央在決策方面最失敗的手筆,影響極為深遠、惡劣。

二十多年前,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北京面對的對手很強,北京對香港的需求很大,因那時中國剛剛結束文革,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然而,中央能夠堅持原則,不懼恐嚇,不怕亂。十幾年前,英倫派「重量級政治家」彭定康到香港「強悍」推行「三違反」政改方案,中央依然能夠堅持原則,不懼恐嚇,不怕亂,以「另起爐灶」粉碎彭定康的「三違反」。事實證明,中央堅持原則不怕亂,反而能鎮住亂,減少麻煩,能夠凝聚和壯大自己的力量,完成平穩過渡,政權順利交替。

回歸以來,中南海處理香港事務,尤其是處理政改問題,對反對派的進攻,反而總是怕字當頭,怕亂、畏首畏尾,表面上也還高唱「堅持原則」,大談「一國」如何,中央權威如何,遵守《基本法》如何,「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如何,但一遇攻擊和壓力,一遇具體問題挑戰,中央對這些「原則」、「底線」就猶豫動搖,船頭驚鬼,船尾驚賊,以「讓步」息事寧人,換取一時苟安,以為這就是「維護穩定」、「顧全大局」。

今次,反對派和曾蔭權再次捉住了中央怕亂的軟肋,在最後關頭,製造和誇大香港將亂的假象,逼中央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