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營養師:勿單看數字選食物

食得健康為港人近年追求的飲食模式,營養標籤法例生效後,消費者可透過標籤計算營養素攝入量,心臟病及糖尿病患者更可藉此奉行「三低一高」飲食法規。本港營養標籤容許食品以「每一百克」或「每食用分量」標示營養素,有營養師提醒市民不要單看標籤數字選購食物,要準確知道營養成分,須加上進食份數換算。

網頁助計營養素

攝取過多熱量會增加超重及患心臟病與糖尿病風險,了解營養標籤資料及將實際進食量計算,可估計自己從食物中攝取的熱量和營養素。食物安全中心在網站增設營養標籤「小法寶」,消費者只須進入網頁計算器,輸入食品營養標籤上數據,便可計算出餅乾、雪糕或朱古力的營養素,並按不同年齡及性別,推算食品佔每人每日可攝取量的比例。

「1+7」是指標籤須列出熱量,以及蛋白質、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及鈉七種營養素資料。英國註冊營養師余思行指,不少人因不懂解讀營養標籤而避開此有用資料。閱讀營養標籤其實不必太緊張,一般市民應盡量選擇「無咁鹹、肥、甜」食物,糖尿病病人要選低碳水化合物食物,膽固醇過高人士則戒脂肪。「每一百克」或「每食用分量」標示方法各有好處,但若比較兩款食物時不幸遇上各用不同標示方式,消費者應換算後才選擇,免被數字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