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到了終局,焦點已經不再是政改的內容,而是二○一二年立法會選舉前反對派之間的大鬥法。
溫和反對派由以往被視為與中央政府存在「敵我矛盾」的對手,變成現在可以就政制問題與中央政府「有傾有講」的對象,有人說,溫和反對派選擇走上一條比任何一個建制派還要中間溫和的路線,這是需要冒上很大的政治風險。
學者認為,能夠在選舉中拉攏最多市民支持的政黨不外乎是兩類極端,一類是一貫非常親建制的政黨,他們擁有鐵票護航;另一類是事無大小都反對政府的政黨,他們也能夠爭取到比較激進人士的鐵票支持。至於保持政治中立的市民,他們選舉議員的取態,不外乎是看知名度、看政黨、看候選人地區工作的口碑而投票,甚至是因為政治觸覺不敏銳而投白票、放棄投票。
溫和反對派過去曾經是事無大小反對政府的那邊極端,曾經獲得那邊極端的不少市民的支持,更成為立法會內第一大黨。但今日形勢變天,他們在「五區公投」上由於未能夠搶得政治道德高地、由於有另一種激進勢力的抬頭而被奪去聲勢,甚至票源也已經流到其他黨派身上。
學者認為,走中間溫和路線的黨派形象不夠鮮明,未能夠爭取兩極端選民的支持,得票率勢危;因此溫和反對派甘冒風險,只要政改方案加入他們需要的內容,也就能夠重奪聲勢直到新一屆立法會選舉。
更何況,新一屆議會將決定二○一七年選舉方案。溫和反對派要準備爭做議會的「龍頭大哥」,佔據影響未來政改方案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