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從本田、富士康開始的工潮,實際上標誌了改革開放初期的生產方式、發展模式的終結。
引進外資,讓外商(包括港商、台商)享受各種超國民待遇,把成本絕大部分外部化,以出口、加工貿易為主,以低工資、低福利、低稅收來支撐低收入(國家、社會與工人的低收入),把絕大部分的生產利潤(包括企業外部化的成本)歸於外商,讓他們自由調走。表面上創造了深圳奇迹、東莞奇迹、蘇州奇迹,實際上,這些奇迹都是中國的這一代以至後幾代人民付出遠比外商利潤更大的代價堆砌而成的。
或許中國當時領導人白貓黑貓都分不清楚,便無從鑑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資本主義的巨大差別。也或許中國一些專家學者以為中國不經過野蠻的資本主義時代,如英國十九世紀末狄更斯小說《苦海孤雛》描述的悲慘世界,便不能發展。外商到中國過度剝削總是不對,中國政策容許,甚至鼓勵外商剝削更加不對。
資本的性質是賺錢,歷史和國際經驗證明,社會和政府不加限制,資本賺錢是不擇手段的。此所以在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之後出現跨國跨洲的奴隸貿易、奴隸生產,以奴隸的血汗維持英國美國紳士的文明生活。
改革開放時,部分領導人和專家學者忘記中國和國外的經驗教訓。但至少在近十年裏,中央政府已改轅換轍,提出科學發展觀,希望將之扭轉。只是反對勢力強大,才出現今天的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