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討論呈膠着狀態:中央未見有任何讓步;民主黨堅持「缺一不可」;建制派冷眼旁觀;特區政府直言無意延長最後議價時段,並且為立法會表決的刊憲程序展開倒數階段。政改將無可避免再一次被否決的悲觀氣氛,變得愈來愈濃烈。
雖然政改命運由立法會決定,但民意的向背對議員有一定的影響,而且超越政改階段,對「後政改」特區的政局有深遠影響,所以各政治勢力都在努力打民意牌。
「六四」遊行、維園燭光悼念晚會及「七一」遊行,可視作泛民主派呼喚民意向特區政府以至中央施壓,要求加快民主步伐。那邊廂,特區政府堅持司局長落區騷的第二場如期上演,更會到家到戶,務求「飛入尋常百姓家」,兌現開放式諮詢與走入群眾的承諾。
傳媒是否賞臉配合報道是一大考驗,政府還是故弄玄虛。上個回合由於公關失誤而觸怒媒體,能否吸取教訓,改善關係,值得注意。
民意工程的關鍵之一,當然是月中上演的「曾余辯」。這場適逢與世界盃賽期碰撞的所謂電視辯論,可吸引多少市民觀看,難以預測。政府的目標是通過電子傳媒直擊轉播,讓曾蔭權假辯論之名,借余若薇「過橋」,行演講之實,將支持政府政改方案的理據原汁原味送達市民家中。
余若薇樂意與曾蔭權辯論,以凸顯江湖地位,但在特首辦寸土不讓之下,天時與地利皆對曾蔭權有利,她只能換取在主持人及公眾提問的有限度讓步,處境坎坷。
主持的作用是保證雙方的發言時間相若,至於由港台代為收集市民的書面或錄音提問,曾蔭權應能夠輕易應付,唯一的挑戰,僅在回應對方提問的環節,曾蔭權的勝算似乎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