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每年有超過四千宗大腸癌新症,即使發現得早可以手術切除,仍有五成以上病人會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為何有些病人會復發,有些能幸免,箇中原因一直成謎。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導致大腸癌轉移的癌幹細胞,現時的化療藥根本無法殺死這些癌幹細胞,導致病人癌症復發,故必須研發新藥方能對付。港大正研究透過驗血來偵測癌幹細胞的蹤迹,以為病人設計個人化的化療方案。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化驗廿七名病人的大腸癌細胞,發現八人有癌幹細胞的標誌CD26,其中五人以手術切除腸癌後八至十五個月,癌細胞再度復發並轉移至其他器官;其餘十九名沒有癌幹細胞標誌CD26的患者,全都沒有再度復發。另外,港大同時化驗了十六名大腸癌已轉移病人的癌細胞,發現全部都有CD26標誌。
前港大腸胃及肝臟科教授王振宇解釋,大腸癌細胞不只一個類別,除成熟的癌細胞外,尚有小量癌幹細胞,傳統化療藥並不能殺死這些癌幹細胞,令它們隱藏患者體內,數個月或數年後擴散到其他器官。港大內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彭詠枝指,現時的化療藥對癌幹細胞有抗藥性,「即使病人做完化療,個腫瘤真係縮細咗,但癌幹細胞數目根本無減少到。」
港大外科學系教授潘冬平認為,現時無一種化療藥針對癌幹細胞,藥廠需改變研究方向,盡快研發針對癌幹細胞標誌CD26的藥物。港大初步發現,大腸癌病人可透過驗血,得知體內有否潛藏癌幹細胞標誌CD26,但尚需更多研究才能證明驗血的準確性。港大外科學系教授羅偉倫認為,若日後病人能透過驗血預測癌症會否轉移,有助設計個人化的化療方案,復發機會高的病人可加長療程或使用高劑量化療藥,轉移機會微的病人則有望縮短療程,以減少化療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