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補選塵埃落定,投票率奇低,雖說有五十多萬人投票,以上屆選舉泛民的投票數來計,不逾六成。由此而可見,泛民的傳統支持者也不認為補選有意義,所謂公投,基本失敗。
公投失敗,不等於政治矛盾消失。特別是年輕人投票比例突出,令人擔心。他們今次失敗後會否使政治行動更為激烈?更趨向於議會以外、體制以外抗爭?
當年六七暴動後,港英搞青年舞會,實際平穩社會的,還是靠廉政公署、麥理浩的大計和改變管治方法。中英談判以來,中央錯解資本主義,以為把大資本家拉攏便可平穩過渡。結果,被大資本家所利用,形成今天香港經濟和政治壟斷之局,社會政治矛盾惡化由此而生。即使近年重用民建聯等,亦只不過是投票機器,動搖不了壟斷之局,反變成了保皇派(保的卻不是香港和內地廣大民眾的利益,而是本地官商,或者還加上內地上層的個別利益),更連累中央政府在香港的聲望,阻礙香港社會的真正回歸(民心回歸)。
政制改革方案無論稍後通過與否,都解決不了當前政治矛盾的惡化。香港與中央政府若考慮長治久安,無論政策、策略與戰略都應趁這個機會認真檢討。不然的話,就如當年六七暴動,原來文革的目的是打倒黨政內部當權派、走資派,卻被香港左派高層轉移至打倒港英,鞏固他們自己的權位。今天香港的左派系統應該更加聰明,官商勾結是他們的目標,而不是打倒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