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北停機坪發現了龍津石橋及前九龍城碼頭遺迹,發展局認為須以特殊方法處理以凸顯其歷史背景及與九龍寨城的聯繫,亦為啟德發展計劃添特色,下月將就保育龍津石橋進行兩階段公眾諮詢,巿民可親身考察石橋遺址。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出三個保育遺迹的方案,包括建頂篷保護,但有古諮會成員認為當局應降低遺迹周邊樓宇密度及加強綠化,建議採用開放式設計讓市民可近距離欣賞古橋。
當局進行文物評估後,確認石橋遺迹的尚存部分具高級別價值,建議作原址保留,並確保石橋遺址方便易達,也要透過適當布局配合石橋本身是運輸樞紐的歷史風貌,及與鄰近的九龍寨城公園建立聯繫。
土木工程拓展署代表昨出席古諮會會議時提出三種保育設計,包括在遺迹上加設玻璃頂篷。但部分古諮會成員反對密封式設計,認為石橋應承受得起一定程度的風化,反建議在石橋旁加建人工橋及上蓋,讓市民近距離接觸遺迹。
成員亦關注到遺迹周邊規劃,認為若該區將發展為住宅或商廈,當局應限制樓宇高度及密度,並於旁邊加設綠化設施,以免遺迹被「屏風樓」包圍影響觀感。有成員亦要求當局保育時應考慮該區整體規劃,如將九龍寨城、龍津石橋及海旁一帶連成一線,建設成公眾休憩空間,更可配合未來遊輪碼頭發展,將該處發展成旅遊點。
龍津石橋建於一八七三至一八七五年間,是前九龍城岸邊的登岸渡頭,原本供區內人士趁集營商之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曾保留石橋附近一帶,作為中國官員進出九龍寨城的地方,以體現中國在該處的主權。
另外,發展局下周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啟德發展計劃進度,其中全長逾三公里的啟德明渠,將會轉化為具重要景觀特色的「啟德河」,成為區內主要綠色走廊,渠務署正進行明渠改善工程,令明渠污水變成可接觸的水體,預計今年底可就河道設計諮詢公眾。當局亦正檢討可否微調布局設計,如將跑道兩側的行車路移到跑道中央,以騰出海濱供公眾使用。啟德環保運輸系統可行性研究則預計年底有初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