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該結束的歷史不能重來

九七回歸前,香港的高樓價未曾構成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未曾對政府管治構成重大衝擊,這裏有眾多複雜原因。九七回歸時,香港的高樓價達到了瘋狂的高峰。董建華推出「八萬五建屋」大計,意味着要在香港結束高樓價的歷史。然而,董建華失敗了,這裏面也有眾多複雜的原因。

董建華建屋大計的失敗,在於它導致了香港整體經濟崩盤,造成了一個龐大的負資產階層,民怨沸騰,社會有動盪之憂。於是,政府煞車轉向,連連推出救市措施,其中最厲害的一招就是「勾地」。這一招比過渡期的「五十公頃限量發售」還厲害,香港樓市的主導權、主動權落在發展商手裏,政府幾乎不作為。與此同時,政府又宣布永久停建居屋。至此,在樓市問題上,香港已經不是甚麼小政府、大市場,而是無政府、無限市場也。

於是,香港樓市很快發熱、發癲,連「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這麼大的衝擊波也沒能把香港樓市怎麼樣,大約「調整」了半年,就再次發威。現在香港樓市已「收復」九七年大滑落的失地,一些「藍籌屋苑」和豪宅更是屢創新高,直奔「世界榜首」。

經過這一輪折騰,香港不但未能結束高樓價的歷史,而且又重新佔領高地再出發。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雖然香港經過了高樓價崩潰禍及蒼生的教訓,但社會輿情和民意還是不能容忍高樓價捲土重來,肆意妄為。因為今天的香港經濟結構已和過去大大不同,「階級流動性」、個人通過努力「發達」的機會都已大大減弱。過去,面對高樓價,香港人不畏懼、有動力,當成自己成功的奮鬥目標,那時的社會環境、經濟結構也確實可以使人「夢想成真」。現在,面對高樓價,香港人很無奈、很沮喪、很憤怒,因為如今的社會環境、經濟結構已使他們覺得無論怎麼努力也追不上高樓價。然而,曾蔭權政府對此依然闊佬懶理,冷漠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