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近月連環出招,紛紛拋出多項遏抑樓市措施,令人眼花繚亂。但有立法會議員及學者均批評新招有姿勢無實際,只規管豪宅及樓花買賣過程,始終無解決夾心階層住屋供應問題。他們亦不滿港府將市民的住屋問題交給市場,是思維錯誤,房屋政策欠長遠,當局若不改變,將要承受市民怨氣爆煲的政治後果。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馮檢基批評近日港府連串新招,只針對豪宅及樓花買賣程序,根本無解決夾心階層樓房不足問題。
他解釋,樓市可分為用來炒賣的商品市場及用來居住的必需品市場,若市場未能調節必需品市場的炒賣情況,政府有責任「出手」,如增加土地供應令樓市回復一般市民能承擔的合理水平,甚至復建居屋以紓緩中層住屋需要,「市場搞唔掂當局都坐視不理」,就是港府失職。
馮檢基亦不滿港府將市民住屋問題交給市場控制,是思維錯誤,「如果港府真係相信市場可以搞掂市民住屋問題,香港使乜有房屋局長,鄭汝樺都可以辭職!」
他警告,若果港府不改這種治港思維,勢必會加劇社會上的怨氣,「遲早爆大鑊」。
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同樣認為,港府的新措施是擺姿態多於實際效益,樓價企硬是低利息及供應不足所致,只規管買賣程序及增加買賣透明度,樓價降溫力度有限。
對於曾蔭權宣布未來五個月諮詢大眾對於港府資助市民置業的意見,何則批評過去的房屋政策欠長遠計劃,港府以為與市場劃清界線就是明智,不復建居屋亦是錯誤決定,他促曾蔭權在諮詢期要想清楚未來的房屋方向。
何濼生又批評,居屋政策實施多年已證明行之有效,但當局「無端端又自我推翻」,胡思亂想去研究涉動用公帑活化居屋轉售,做法對納稅人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