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緩兵計不解決問題

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突然提出會用五個月的時間,諮詢公眾以公帑資助置業的取態,希望在有共識的基礎上,到十月公布施政報告時,會作出詳細交代。在巨大輿論壓力下,這是權宜的做法,明顯地以「拖」字訣應對樓市過熱的挑戰。

過去半年政府在復建居屋的問題上,立場非常強硬,拒絕作出任何承諾,只反覆重申當年停建居屋是深思熟慮的決定。可惜公眾並不接受政府的講法,而且愈來愈多各界領袖支持復建。事實上,當年出任房屋局局長的孫明揚,眼見樓市急速下滑,出於穩定大局的需要,決定停建居屋,也是出於權宜之計,何來深思熟慮。

問題是事過境遷,情況已大不相同。私人發展商在過去七年,逐步主導樓市,不斷推出所謂豪宅,就連中小型物業亦被包裝成豪宅,售價自然不菲,利潤非常可觀。樓價高企下,中產階層尤其是年輕一代,只能望樓興嘆,根本買不起。

從去年一月起計,過去十五個月,樓市升幅超逾三分之一,飆升之急,教人咋舌,在高地價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加上全球建築材料,如鋼沙及鋼材等,價格不斷上漲,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樓市仍然有上升的動力。

銀行息口偏低,導致資金流向樓市,除非美國聯儲局決定加息(未來半年機會甚低),否則樓市難以徹底降溫。巧合的是,五個月之後,屆時是否加息,圖像或會比較清晰。

某程度上講,政府即使到了施政報告發表前夕,也未必能夠看通看透世情及各種因素變化的結果,極有可能會提出第二輪的諮詢,繼續把富爭議性的議題押後應對。政府應有自己的基本看法,緩兵計不能解決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