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們的實際經驗,再加上基本的經濟知識,大概已經足夠去理解現時建議最低工資所帶來的結果。
勞方開價是三十三元,資方還價二十四元,所以本欄之前所估計的最終結果是二十八元,正好在中間點,如果以二十八元來作為討論的基礎,針對幾個目標工種,例如飲食、清潔、看更等,究竟會有甚麼影響。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會帶來失業,但從實際情況,這些工種究竟能否再壓縮和被機器代替?除非那些食肆會不惜工本去買全自動的洗碗碟機,否則不知道那些人手可以怎樣被代替。再說,放在香港的實際環境,那些後街窄巷,很難被僱主安裝洗碗碟機去代替洗碗女工。至於樓面和收帳等僱員,現在其實也是減無可減,除非現時那些店舖有冗員,否則他們就只有兩隻手和一把口,僱主就算如何壓迫,他們也只能打這麼多飛,接這麼多單。裁員,就等於快餐店的人龍長一些,顧客等的時間多一些,最終是生意做少一些,最大損失還是僱主,僱主會不會出此下策?
看更更不必討論,現時大廈只得一個看更,加一點點錢,業主是否情願不請看更,又或者只要零點九個看更!
所以定最低工資,可能有不同的情況出現,一些是反映在價格上,加一點價去補償,這個情況最有可能出現,因為這些工種都是內部消費,不會轉到非洲、印度,全體一起加價。但這個加幅,應該只是幾個百分點,如果反映在加價,那就是由整個社會承擔這個責任,除非這一點點加價令到消費大幅度萎縮,有店舖因此而倒閉,否則不可能直接導致失業裁員。